走在华灯点缀的星光闪闪十里长街中,我们感叹国家繁荣昌盛的同时,我们不禁也产生对华灯背后历史故事的浓厚兴趣。
来到北京的长安街,迎接我们的是数百盏排列整齐的华灯伫立。白天他们像有序的军人守护在行人身旁,到了夜幕降临时它们便散发光芒,照耀着整个长安街。
21世纪下的祖国越来越繁荣昌盛,到处都是日新月异的新景象。望着点点灯光,我们回想起华灯的建造历程。
当年华灯落板建造的工程还是由我们当时尊敬的周总理拍板决定的,那个时代的经济和科技发展各个方面都比较落后,建造如此数量众多的华灯工程还是不免花费了许多功夫。
长安街本是建于明代永乐年间的百年老街,老街东连东单,西接西单。在明清两朝时期被民间称为十里长街,此后该名号一直流传至今,为此长安街也被称为“十里老街”。
朝代更替,制度发展,时间到了二十世纪初。中国社会制度开始转变,当时的长安街格局也随之变化,此外还有广场也由之前的封闭而转为对大众开放。
虽然制度在变化,但是一时难以改变的是国内较为落后的经济状况。在这样的经济社会下,当时的十里长安只是一条没有任何装饰的柏油路。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当时的北平被选为新的首都。而此时和长安街的地位发生了别样的变化,修葺的工程也被国内提上日程。
当时在举行国庆大典的时候,长安的左右门成为了第一个阻碍。因为两处门的存在导致入口高度不够,从而当时参加大典的解放军同志和国旗在通过大门时不得已降低了高度。
这样的情形发生后,修葺的第一个被提出的工程就是拆除长安左右门。后来在各个工业和政策的推动下又陆陆续续拆建了一系列有关长安街的拆建工程。
适逢1959年10月1日的到来,是成立新中国十周年纪念日,如此重要的节日值得全国好好规划庆祝。
华灯工程在10周年国庆的一年前便开始了筹备工作,为了好好迎接这次纪念庆典,相关人员更是拿出了十二分的精神在这场工程中。
光是从当时华灯设计的提供方案来说,从全国各地提交上来的就不下数百份方案,针对设计,周总理提出:“在象征着中华民族气质的同时,又不能过于奢靡”。
在这样的理念下,由当时的清华大学建筑系、北京市照明器材厂、北京市建筑设计院,甚至还有国外的专家给了设计理念指导。
最后从大大小小的设计方案中最终归总出十几份的方案样例交到周总理手中过目,而周总理从这些方案中最终选择了棉花型和桃灯型作为最终华灯实施建造的方案样式。
在周总理看来,这两种样式的华灯表达了他对国家予以美好未来的期盼。提交上来的莲花灯为九球莲花灯,上面采用了不同花的图案进行雕刻。百花齐放的含义寓意着国家富强繁荣。
棉花灯的设计则是采用团簇,整个棉花灯共有8个灯球托举4个拱卫以及一个顶灯构成,表示四面八方拥护中央领导的含义。
两种灯型从整体上看既大气又简洁,细品也不失国家气度。因此总理最终拍案这两款样式作为最后庆典呈现的华灯。
虽说方案样式已经经历了多方考验,但是华灯最后的修建实施更是一大难题与挑战。在技术和器械水平相对落后的时代,整个华灯工程的建造给工人师傅造成了极大的困难。
因此华灯的建造过程不仅仅是一项庆典工程的完成,更是见证了当时社会下劳动人民克服重重困难历史发展的见证者。
当时经过总理拍案后的华灯方案决定后给施工师傅们提出了巨大的挑战,工艺的精细程度和达标产量远远小于预期目标。
华灯最开始生产的时候,原定莲花灯以及棉桃灯配备的灯罩也是相应的造型。但由于工艺技术一时难以支撑莲花和棉桃外形灯罩的制作,所以第一批的华灯灯罩最终使用了最简单的圆球形。
正是这次难以实施的失误,让当时的人意外发现球形的灯罩效果比预期用莲花形以及棉桃形的效果还要好,这一意外效果直接导致从第一批球形灯罩的使用一直延续至今。
华灯制作过程中还有工人特地为此写了一首小诗:“前灯万盏,好像银河落人间,花灯是我们亲手做,献给建国十周年”。
除了整个华灯造型上花心思以外,华灯的摆放位置也大有深意。共253盏华灯摆放时选择将9球莲花灯放在广场上,而13球的棉桃灯则坐落在十里长安街的两侧。
伴随着华灯设计含义以及摆放的位置,这253基华灯与广场和长安街共同构建了一幅经典的北京独有画面。
从1959年建国十周年至今,华灯的灯泡已经更换过好几代,而华灯的造型却始终如一。从北京的路灯最早开始用的西洋货、东阳货,到后来新中国成立国家开始自主生产灯泡,我国技术不断发展。
回忆最开始华灯采用的灯源是白炽灯,一到夏天,白炽灯功率大耗电强和升温快等弊端导致华灯没亮多久就会出现温度过高的现象。还有就是遇到雨天,灯泡遇水容易炸。
为了避免这些问题,技术一时难以解决的情况下只能人工替换灯泡,为华丽的外表增加了不少的工作量。
到了后来,灯泡研究技术不断更新,上世纪的六十年代中期国内自主研发出高压汞灯。实验没问题后高压汞灯首先在长安街沿线投发实施,逐步代替了存在多种问题的白炽灯。
我国当时自主研发出的高压汞灯不仅能降低问题出现率,还能提高街道的照明度。根据数据显示,当时替换后的新灯源在照明程度上对比旧灯源提高了两倍以上。
而再一次的灯泡技术更新是1970年末,到了这个时期出现了第三代的光源高压钠灯。高压钠灯对比上一代的高压汞灯在照明亮度上有了新提升,亮度在原来高压汞灯的基础上又提高了三倍以上。
一次次的技术更新让长安街沿线的照明一次次的增加了清晰度,而华灯也一次次参与了这场技术的更新活动。
第35周年新中国国庆的前夕,华灯的改造又有了新创意。技术人员在华灯的球灯下面又加装了新式的投光灯,这一改造又一次将华灯的照明带到一个新高度。
有经历过华灯改造的老一辈回忆说:“当时大家都愿意在晚饭时间将饭碗端到华灯下的街边吃饭聊天,因为街上比家里更光亮”。
后来1997年为了迎接香港回归和国庆,长安街再次动了布局。除了原有的华灯以外,还另外在长安街和长安街的延长线两侧分别追加了新的步道灯。
步道灯的建造始于东边大北窑,止于西边公主坟。在安装时选择两侧的绿地上,安装间隔为25米至30米为一基,步道灯的光源为银色交映着绿地成为长安街另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除了步道灯的增加以外,还对电力系统做了提升。拆除了延长线米内的架空式电力线路,转用地下电缆网来增加安全性和美观度。
2006年至2008年两年期间内,北京市路灯管理中心进行了两次对华灯灯源的更新改造。将瓦数450瓦的自镇式汞灯用瓦数仅有85瓦的电磁无极感应灯来代替。
华灯班是一份艰苦值得被人们尊敬的职业,他们主要负责华灯的清理和检修工作。这份职位隶属于北京市城市照明管理中心,自从华灯这个工程项目开始实施起,华灯班这份工作就已经存在,并且一直发展到现在。
技术水平提高,经济发展快速提升等好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