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名为《科学家紧急曝光!这个华人家中每天都在用的东西,竟含恐怖致癌物》的文章近日被广泛转发。这篇文章指出,一个所有人都万万想不到的家居必备品节能灯泡,居然是诱发多种癌症的超级癌源。
在达到同样照明效果的前提下,节能灯的耗电量仅为普通白炽灯的1/5,寿命却是其6倍。正是缘于这样的优势,目前全球都在大力普及节能灯。可是,关于其安全性的讨论却一直没有停止过。
据了解,目前我国节能灯占据照明市场的半壁江山。那么被如此广泛使用的节能灯,真的是潜伏在人们身边的致癌元凶吗?
朋友圈流传的文章指出,研究者实验发现当暴露在节能灯下时,皮肤细胞会出现严重受损现象,而放置在老式普通灯泡下方的皮肤细胞却不会受损。
通过查阅相关资料,记者发现,这一实验的相关文章刊登在2013年美国《科学生活》上。该文称:“节能灯释放出来的紫外线辐射可能损害皮肤细胞,让人过早衰老,甚至可能导致致命的皮肤癌。”然而记者注意到,文中提到的研究使用的是泡在培养皿里、体外培养的皮肤细胞,并不像我们身体上的细胞有表皮的保护。其次,该实验对皮肤细胞进行了近距离(2.5厘米)、长时间、大辐射量的节能灯照射,有专家分析,这与生活中的实际状况相差甚远。
“我没有仔细看过这个实验,但这个研究至少看上去是不太严谨的。”中国照明学会专家工作委员会顾问、复旦大学教授周太明12月3日告诉科技日报记者,节能灯实际上是一种紧凑型、自带镇流器的日光灯。通电后,灯管内的汞原子释放出人眼看不见的紫外线,紫外线打到灯体内壁上的荧光粉涂层上,然后再转变成可见白光。这种利用紫外线进行发光的方式,可将更多电能转化为光能,从而达到省电的目的。
“国内外权威检测机构的检测结果显示,灯的紫外辐射只占功率的千分之六。”周太明说, 15瓦节能灯的紫外功率仅为0.09瓦,“而且,节能灯里的长波紫外线不会穿透的真皮层。”
“以前很多医院的房间会安装两根灯管,一个用来照明,一个用于紫外消毒。”一位不方便透露姓名的光源检测技术人员解释,“这种紫外消毒灯的灯管是石英玻璃的,就是为了让紫外线更多透射出来杀菌,而节能灯管用的都是软料玻璃,紫外线很难出来。”
周太明强调,一般来说,只要是合格的节能灯,都会符合我国《灯和灯系统的光生物安全性》标准,把紫外线辐射量控制在安全范围内,不会对造成损害。
上述文章中还指出:节能灯泡中含有一种剧毒物质汞元素,一旦吸入了2.5克该物质,就会导致死亡。
广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研究院照明室主任李自力说:“汞是有毒的,这一点没错。文章里说2.5克就会死人,这一点也可能是对的。但1只节能灯中只有几毫克汞,而且被封在灯里面,即使灯打碎了,也要几百只灯同时碎掉,并且是在一个很小的密闭环境下,全被一个人吸入才有可能对人造成危害。但现实中发生这样的事,有多大概率呢?
国家半导体照明工程研发及产业联盟研发执行主席、半导体照明联合创新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李晋闽研究员直言,谁都知道汞是有害物质,节能灯里也确实含有汞,但目前节能灯生产大多采用低汞或微汞技术,减少汞的用量,而我国低汞或微汞技术全球领先。“现在一只低汞节能灯里的汞不到4毫克。”
“且近年来由于生产工艺提高及政策推进,荧光灯里的汞从液态汞变成固态汞,对伤害的可能性极大降低。” 周太明说。
在采访过程中专家均表示,其实汞更大的危害是污染环境。李晋闽提到,日本城市水俣20世纪中期曾发生严重的汞污染事件。2013年1月,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通过了旨在全球范围内控制和减少汞排放的国际公约《水俣公约》,就具体限排范围作出详细规定,以减少汞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的损害。2016年4月,我国第十二届全国会第二十次会议决定批准《关于汞的水俣公约》,公约要求缔约国自2020年起,禁止生产及进出口含汞产品。
除了指出节能灯里的汞会致人死亡外,朋友圈流传的文章还表示,节能灯会诱发乳腺癌、前列腺癌等多种癌症。文章写道:“德国Alab研究室的科学家是这样解释的,在人们所使用的节能灯泡中,不仅含有汞元素,当灯泡通电后,会释放出多种致癌物质,比如酚,而当节能灯泡持续开着,其产生的热量和蒸汽,会释放出一些可怕毒素,包括萘和苯乙烯。”
事实上,该文提到的这一研究2013年就被报道过。国内媒体大多援引英国《每日电讯报》的一篇文章。但通过文中相关信息,记者没有检索到原文。
“我们从没有听说过节能灯会释放出这些有毒物质。”周太明称。2005年第六期《中国照明电器》刊发的《电光源产品使用有害物质的研究报告》一文,也主要讨论了汞、铅和砷的潜在危害和对策,并未谈及其他有害物质。
针对还有人担心节能灯的电磁辐射。国家电光源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上海)早在2012年就曾做出回应。他们用一直径30厘米的金属球模拟人的头部,将节能灯放在距离金属球30厘米处测量节能灯辐射电磁场产生的感生电流的强度,发现并没有超过标准规定的限值。(记者 操秀英)
③避免直接接触破损的节能灯。如果不小心打破节能灯,切忌用手直接接触碎片,可戴上橡胶手套捡拾,用塑料袋密封后丢弃,并保持室内通风15分钟以上。